
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关键技术攻关团队2016年度学术年会召开
2016年12月26日,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关键技术攻关团队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团队首席周天军、李建、梁旭东研究员及来自气科院、中科院大气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的团队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从团队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计划, CMIP6模式研发和试验进展,物理过程、动力框架、模式评估研究,以及“模式-观测”团队合作等几个部分开展了深入交流。张大林教授、刘宇 2017-01-23姚宏清博士和刘俊博士来大气成分成分所进行学术交流
应我院大气成分研究所邀请,2016年12月30日,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工程系的姚宏清博士和来自奥地利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的刘俊博士在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姚宏清博士做了题为“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reduced organic sulphur compounds by TiO2 photocatalysis”的报告,主 2017-01-23EasyBet易利娱乐2016年度学术年会灾害性天气分会场暨灾害性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召开
为落实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要求,促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强化科研与业务的的结合,1月10-11日,灾害性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同时会议也是EasyBet易利娱乐2016年度学术年会灾害性天气分会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和一线气象业务人员共同聚焦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理论、方法,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围绕暴雨、台风、青藏高原、监测、模式技术等主要议题,来自实验室 2017-01-23第一届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术年会召开
为强化研究生管理,推进研究生论文工作,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1月12日在701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届研究生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共收到17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投稿,并安排了学术报告,交流报告内容涵盖了天气、台风、雷达、雷电、数值模式等各个方面。年会同时邀请了多名专家与会,就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和报告进行指导。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各位研究生所开展的研 2017-01-23广州热带所蒙伟光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01月17日上午,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蒙伟光正研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灾害天气论坛做了题为“A Diagnostic Study on Heavy Rainfall Induced by Typhoon Utor(2013) in South China”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实验室联合主任王玉清教授主持。 报告针对登陆台风“Utor”登陆后 2017-01-23“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 项目开展中期评估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于2016年11月30日邀请周秀骥、吴国雄、徐祥德、黄荣辉、丑纪范、许健民、陈联寿、丁一汇等院士和王建捷、李维京正研高工等组成的专家组,对由气科院赵平研究员牵头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开展了中期评估。 会上,项目第1―5课题组组长分别作了课题进展汇报,同时每个课题遴选出2个代表性成果作了汇报。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 2016-12-27EasyBet易利娱乐在东亚降水数值模拟研究取得突破性认识
东亚地区的降水模拟一直是数值模式研究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绝大多数大气环流模式(GCM)对东亚降水的模拟存在显著偏差,严重影响了区域天气气候模拟、预测和预估水平,制约了模式在东亚区域各类科研工作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对模式系统性误差认识的不深入是偏差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改进的重要原因。传统基于环流等大尺度影响因子评价模式降水的研究,往往难以深入指出与模式物理过程相关的系统性问题。 带着全新的视角,中 2016-12-27加强科研与业务结合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农气所举办业务技术交流会
为加强科研与业务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业务化应用,2016年12月13日,农气所举行了业务技术交流会,会议由王培娟研究员主持。 会上,EasyBet易利娱乐访问学者、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颜亮东高级工程师结合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相关业务和科研工作做了题为“省级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和业务”的技术交流报告。颜亮东高工详细介绍了青海省在农牧业气象和生态气象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现状,并针对本省气候特点, 2016-12-27